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

作文教学的缺失与应对方略

作者:范文大全来源:实用范文网 时间:2016-03-26 阅读: 字体: 在线投稿

当下,中学作文教学功利色彩太过鲜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作文训练在“依样画葫芦”中演变成一种机械重复的仿制活动,所谓高考优秀作文为蓝本的训练框架,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阶段性和有序性,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,都在“齐过独木桥”,以致学生与其享受写作的诉求渐行渐远。
浮躁急进的作文教学让中学作文训练错位而行,热衷于作文的“升格”与“发展”等级的价值导向,让无数中学生作文成了一种包装豪华但质量低劣的产品,非但算不上“美文”,就连“作文”也不像了。
一、缺失四重奏
1、弱化文体意识
  学生是个性化的,学生作文的文体也应是多元化的,高考作文试题“自选文体”的写作要求体现了这一特点。但在日常的教学中,部分师生产生一种错觉,以为“自选文体”就是淡化文体,甚至不要文体,弱化对日记、书信等基础性文体应有的训练,重作文内容的表述,轻视作文外在形式的的表达,影响了学生作文多元化发展,导致作文“非驴非马”“四不像”现象严重:有的学生写议论文时,常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;有的学生由于分不清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,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;更有甚者,有些学生写的议论文常常是前半部分叙事描写,后半部分议论说理,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说理又非叙事的四不像文章。
 2、淡化主观体悟
  学生作文应该也必然是学生个人对人生、生活和社会的真实体悟的表达,但凡优秀的作品,无一不是作者主观感受的酣畅淋漓的表现,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此,高考优秀作文亦然。张耒在《东山词序》中说:“文章之于人,有满心而发,肆口而成,不待思虑而工,不待雕琢而丽者,皆天理之自然,而性情之至道也。”反观当前的作文教学,老师以拔高的社会主流文化高强度地改造学生认识,学生在考试分数的“引导”下,不断丧失自我的主观体悟,学生作文为主题而主题比比皆是。有的说大话、套话、空话、废话、假话;有的伪伤感、伪抒情、伪天真、伪深沉,甚至是伪叛逆。
3、虚化思维培养 
  新课标“表达与交流”部分有明确规定:“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、有个性地表达、有创意地表达,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,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。”我们知道,作文训练就是对人的思维训练,作文过程就是人的感知、思考、想象、感悟等能力提高的过程。
4、曲化语言添彩
社会呼唤并期盼听到一种真诚、率性、自然的声音,而这种声音正如鲁迅先生所言:“说现代的、自己的话;用活着的白话,将自己的思想、感情直白地说出来”,“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”;“有真意,去粉饰,少做作,勿卖弄”。
  二、凸显四病态
1、细节不细
细节一般存在于描写之中。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看似闲笔或赘笔,信手拈来,无关紧要,可有可无;但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,不能随意取代。一些同学不注意对细节的开发和利用,比如在人物说话时不会对神态、动作进行相关的描写,使得文中人要么只会说话,要么只会眨眼,不会边说话边眨眼。考场佳作应不忽视生活中的细节,让细节生动自己的文章。
  2、技巧不巧
写作技巧主要包括详略、表现手法、体裁安排、顺序、点题、过渡、照应等。运用写作技巧是一门艺术。平时,我们往往注重技巧所产生的效果——如能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、借物喻人等,这只是表层的技巧。其实,要让我们的考场作文文质兼美,我们应注意的是如何做到整体上的把握,将各种技巧在无形中化入字里行间,力争能写出考场佳作。


最新评论列表

(共有 条评论) 我要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