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

欢畅奔流中的陡转作文

作者:范文大全来源:实用范文网 时间:2016-04-28 阅读: 字体: 在线投稿

每年,当我对高考试题做评析时,我都有力不从心甚至底气不足之感:命题需仰视方能瞻其风采,而走近它又只能是平视。
毕竟,这道命题已经摆在了77万齐鲁学子的面前;毕竟,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!
譬如一条奔腾的河流,在惯性支配下,依旧沿着僵硬的“开放类的话题模式”的河道奔流,蓦然,它陡转回身,向着“别一样式”欢畅而去,岸边,我们甚至能听到到它发自内心的欢叫,体味到另一种不同的风采。
陡转之一:由“思辨”向“诗意”转化
  作为首次“新课标”高考,山东省作文命题本身所具有的辐射及示范作用、它对“新课标”教学的影响,甚至它在全国范围内的意义与影响,都决定了没有人能轻视山东高考命题,特别是高考作文命题。
笔者曾在2004年提出“体验”“审美”“人文”,所谓“体验”与“审美(包括诗意)”的核心就是“诗意”,“诗意地栖居”。山东高考实践证明,2007年作文命题延续了2006年的基本趋势。即“由外而内”,“由道德而人文”“由群体而自我”,“由物质而精神”,由“思辨”而“审美”,“体验”与“诗意”。海德格尔说过,“人虽然充满劳绩,但仍然栖息于大地之上”,作为对“体验”与“诗意”的体现与外化,关注灵魂充盈与丰满,着眼个体的心灵的发育与成长,强调对当下生活的“体验”与“提升”乃至“提纯”的指向非常明显。如2007年湖南卷“诗意的生活”,江苏卷“怀想天空”,浙江卷“行走在消逝中”,2007全国卷“必须跨过这道坎”等作文命题都表现了一种对生命个体的倾情关怀,对考场上“穷苦大众”的心灵抚慰,对普通学生的人文关怀。这些不仅是关注诗意生活,打破牢笼生活,注重人们对日常生活超越的诗意提升的一种表现,同时也是高考作文注重情感渗透,抒写真体验的实践,也是高考命题者对日新月异生活的一种思考,对芸芸众生日常生活的超越提纯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这也将是“新课标”的一种比较长期的命题趋向。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正是这种“诗意”提升与超越。
陡转之二:由“才学”而“倾诉”“参与”
曾几何时,以才学为美,以“深沉”为“底蕴丰厚”,以铺排事例及古人“列阵”为有文化色彩,以排比及夸张为主要修辞手段的“新话题八股”文章占据“文坛”,特别是高考作文的支配地位,缺少“主体”意识,缺乏真实体验语感受,一味地模仿所谓“大散文”文章在“满分作文”比比皆是,令人感慨系之。
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是对这种作风的一种匡正。因为,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,在给人以陡转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为考生提供了一方“倾诉”与“对话”的“包孕性时刻”的“平台”。莱辛说过:“包孕过去,启迪未来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接受美学理论认为,文学作品不是一种封闭结构而是一种开放式结构,它包含着无数的空白和未定点,这些空白和未定点使文学作品表现为一种空框式结构,呼吁读者合作的“召唤结构”,恰当的“期待视野”的设置将为作文提供一种新的“情景”,新的“体验”,新的“召唤结构”。而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就是一种“唤醒”,一种召唤。它“唤醒”考生体验、经历中的点滴,使其在大脑里酝酿、发酵、喷发,促使考生在命运的考场上对一张素纸,倾诉如故人相见,此非“唤醒”而何?落笔在考场,着眼在倾诉。
  在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话题中,有三个并列元素,“时间”、“记忆”、“风化”。但这决非引导学生去阐释论述“时间记忆”与“风化”之间的辩证关系,它只是给70余万考生提供了一个“触媒”,一种情思与感情的“诱发物”而已;或者说,它为齐鲁学子门提供了一方可以抒发情感,抚慰心灵,或酣畅欢悦,或黯然神伤,或锥心痛悔的“天地”。实质上,它最大功用就是提供了一种“对话”与“倾诉”的契机,一种思考与表达的“切口”,一种“记忆”与“愿望”交织的“包孕”聚焦点,这里“风化”是关键词,《现代汉语汉语词典》“风化”是“地表岩石受到破坏或分解”“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失去水分”,很显然,这是一种比喻,一种形象说法;它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思怀想,对于物质统治而带来精神贫瘠的担忧,“不要”,不是简单的否定,而是深沉的思索及含蓄而悲怆的呼唤!
是的,不能“风化”何止是“记忆”,哪怕情天恨海,地老天荒。如同千年的叩问,将自己的焦虑、烦躁、苦恼都在“不要”当中加以“宣泄”与“释放”,这不是一种“参与”又是什么呢?这不是一种对往昔生活的“过滤”“提升”又是什么呢?其实质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与深情抚慰!自然“记忆”的限制,“风化”的拓展,都是审题时应高度关注的。
反思:主体•自主•场景
本题虽然可以写成议论文,但笔者以为,散文及记叙文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写好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话题作文,对于考场上“劳苦大众”而言,也绝非易事。首先应扣题作文,其次,要有清醒的“自我”“主体”意识,特别要注意文体的规范性;再次,要加以拓展与延伸,既可以写具体场景,也可以写思想感悟,既可以写“自我记忆”不会“风化”,也可以写群体“记忆”不会风化。自然,“符合文体”指:一是符合作文题的文体要求: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要求。山东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特别强调“文体特征”是极富有远见卓识的“要求”上是有深刻动因的;一方面考在文体的开拓和尝试上呈现出“雨后春笋”般的新局面;另一方面,大批“四不像”文章如潮涌现,而近几年对满分作文的炒作又强化了这种趋势。就本题而言,应注意两点:一是用具体场景,用生动人物,用鲜活生活来凸显主题;二是于细节中诠释意义,展示内涵。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有魅力的“节点”。一个传神细节会令一篇文章生色不少。我们可能忘记《祝福》,但祥林嫂眼睛“间或一轮”却很少被人忘怀。可见细节对文学的作用。同样,一个数据,一句名言,一个镜头,一个形象都会铸就经典文章。温总理怀抱艾滋病孩子脸上流泪的场景,谁不动情?
可见,对普通考生在人生追求过程中的生存状态的同情与理解,对人生体验与感受的真实表述,关注“自我灵魂”,即关注生命群体与个体的精神生活质量,关注“自我”的心灵完整与灵魂自由程度,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着眼点。因此,山东的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,既是一种深情的倾诉,也是一种心灵的渴望,其指向非常清晰与集中;不仅表现了对考生物质世界的关怀与同情,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高考作文对心灵的抚慰与呵护。
总之,本题就是“写我的发现、我的体验、我的所想所感”。“缀文者情动而辞发,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”,作文应把重点放在讴歌人间真善美,特别是普通人的真善美生活上。这样的“选择”和“定位”最容易拨响考生心弦,奏出共鸣的和音。因此,考生要说“当行”“本色”语,用自己的语言,传达自己的情感,即要做到“真体验”“真感情”“真表达”。
结论: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,实际上是代表了一种回归,“回归”,不仅仅是形式上强调“文体特征明显”,而更重要的是“回归”生活原态,情感本真,回到“自我体验”“诗意生存”“人文关怀”及“自主表达”的“新课标”通衢上来。
若论及由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”的“陡转”而带来的意义,意义就在此吧。

  本文标题:欢畅奔流中的陡转作文
  电脑版地址:http://www.fanwen.co/youxiu/3319.html
  手机版地址:http://m.fanwen.co/youxiu/3319.html

    标签:欢畅奔流中的陡转

    最新评论列表

    (共有 条评论) 我要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