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范文大全网

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:宽人之“小过”,成己之“大德”

作者:范文大全来源:实用范文网 时间:2023-04-13 阅读: 字体: 在线投稿

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:宽人之“小过”,成己之“大德”
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
子夏说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意思是说在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,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。

《尚书》中则说: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”意为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,到头来会伤及大的道德节操。
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

【文题解析】:

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。

本次作文是关系类材料作文,材料的中心是讨论“大德”和“小礼”关系。子夏的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”强调了维护“大德”的前提下,可以不用过分注重“小节”,应当顾全大局,而不必执着于细节;《尚书》中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强调了修养“小节”对养成大德的重要性,勿以恶小而为之,小的方面注意不够,修养不好,必将影响大的美好品德的养成。

二者的观点形成对比,却都有道理。正因为张良用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”的道理劝服了刘邦在鸿门宴上不辞而别,才让刘邦保全了性命,刘邦最终东山再起。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,平时不检点,不注意品德操行、生活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,久而久之,积细行而成恶习,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。也因我们能秉承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的道德准则,才让我们能够养成纯洁美好的品德。

写作时应从其中一个角度入手,围绕“大德”与“小礼”的关系来谈即可。行文中可在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明确中心论点,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,如论证“大德”不顾“小节”,可列举刘邦从鸿门宴不辞而别脱身的事例,有力的论证观点。如列举“木匠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玩物丧志的事例来论证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的观点。最后可根据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。

立意:

1.大行不顾细谨。

2.不修“小节”难成“大德”。

3.注重小节,加强自我修养。

 

【佳作赏析】:宽人之“小过”,成己之“大德”

子夏曰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前提是“大德”已坚厚若磐石,且根基稳固,故而“小德”略有“出入”,也无法撼动“大德”的地位。《尚书》所言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,则是强调“细节”,即“小德”的扩大化带来的不良影响,内含“量变与质变”的关系原理。

二者所言,均为至理;但我以为,前者是待人以宽,后者则是律己以严。因为对象的不同,要求便有宽严的区别。

宽以待人,故能但求“大德”不失。“小德”只要不伤及“大德”,便可包容。陈平“盗嫂受金”,三易其主,但刘邦用之不疑;唐狻酒醉失态,调戏许姬,楚庄王“绝缨掩过”。无论是刘邦,还是楚庄王,这二人都懂得一个道理:白玉微瑕,不伤其美,人无完人,只要“大德”不失,“小德”略亏又有何妨!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亦是一个“小德”有“出入”的人,不过,他对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让他青史留名,他对国家对民族的一腔赤诚之心也赢得人们的敬仰和追怀。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能坚守“大德”已是难能可贵,何必求全责备?

不过,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也入可也”也只适宜于对待他人,而不适宜于对待自己;因为这个原则若是放在自己的身上,无异于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。偶尔的“不矜细行”,或许无伤大体,长此以往,其结果必然是“终累大德”。

所以,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是对自己的要求。只有严于律己,注重小节方面的修养,才能使“大德”不受亏损。须知,人的德行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一点一点积累而成,这个过程就是“养成”。《劝学》中说: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”荀子的话强调的就是“大德”的养成过程。每一个小“善”都外显于人的“细行”之中。重视“细行”就是在“积善”,善行积累多了,量变引发质变,“大德”必成。

作为时代青年,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,我们的“大德”就是心存善念,造福社会,就是为国为民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。这样的“大德”不仅是我们的德行,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,既要“内化于心”,也应“外化于行”。“大德”必须以无数的“细行”作为基础,否则就是“空中楼阁”。

我们所要做的就以“大德”为灯塔,在百舸争流、千帆竞渡的新时代,学好知识,锤炼技能,培育我们的根本,熔铸我们的魂魄,将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变为伟大的现实。


    标签:高考作文

    最新评论列表

    (共有 条评论) 我要发表评论